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

《六祖壇經》見性成佛 《六祖壇經》:『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又引用《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所言「佛」指人人本具的「清淨心性」的「法性佛」,而非「福慧圓滿」的「報身佛」。 又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本來清淨」表示「眾生心」染污「貪瞋痴」,障蔽了「本來清淨的心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即是以此「果地」的「清淨心」作為成佛的「因地」心。 《六祖壇經》說:『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雖然「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是眾生染有無量的「貪瞋痴」煩惱,「清淨心性」因而給障蔽了。若息卻塵勞,一切身語意,皆不離自性的妙用。若能了悟這個法諦,「心」就能以「菩提自性,本來清淨」的「果地」為「因地」,由此「見性」來了悟「塵勞無本」,照破塵勞的染污,悟見本具的「清淨菩提自性」,名【見性成佛】。同後文所說:『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在日用中,「見性成佛」的見地,若迷失於待人處事,則墮回煩惱的眾生道。所以《六祖壇經》說:『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是《六祖壇經》中的一句話。 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若大乘者,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本性自有般若之智 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 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 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 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 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是眾生;自性悟,眾生即是佛。 世人不見「本具清淨心性」,才會以「攀緣識心」為「真心」,終日六根追逐六塵,生起憎愛分別,令心起八萬四千煩惱。若能以「自性本然清淨」的智慧,照見「煩惱」來自無明妄動 人自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六祖說得很清楚:修行人有利鈍,自性淨土是為利根人開示的法門,鈍根人盡可以修西方淨土。雖然,修行西方淨土或彌勒淨土者終究要歸於自性淨土,故切不可執之為實,否則即是住念修行,住念即為不淨,「心起不淨之心,念佛往生難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