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5日 星期五

《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 「當下」不同於一般所說的「現在」。我們常說的「現在」有著時間慨念,是相對於「過去」或「未來」而說。事實上,我們也抓不住「現在」,因為「現在」剎那剎那的在流逝,成為過去。就如《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世間所說的「把握當下」,指的是;過去已過去,不要活在過去,也不要只是祈盼未來,要善用當前的因緣,才能改造未來。但是,未必具備「活在當下」的智慧。 要能成辦「活在當下」,應當要具備兩要素:一者止息妄念紛飛的「定心」,心念清明如觀掌中摩尼;二者具備「緣起觀」與「無常無我觀」,瓦解現象「實有」的錯覺。 「禪修」最初困擾,莫過於妄想不斷,難以安住於「當下」。禪師為了幫助我們截斷妄想奔流,會提醒我們「活在當下」。只要「心」不斷的「回到當下」,「定心」就逐漸增長,也才具備淨化「分別妄想」的觀照力。 「分別妄想」尚未淨化前,「念頭」會不自主的閃爍不定,「活在當下」這句話,除了「理觀」,也只能是令心「專注」於當下,並無法「活在當下」。「心念」即使想要「活在當下」,也會猶如抓泥鰍,無法親切掌握。若是「心」覺察到「妄想」,時時不斷的「回到當下」的「正念正知」,「攀緣習性」就會漸消,「定心」漸長,逐漸安住於「當下」。 「水涼火熱」乃有因有緣生,是那麼自然的事。我們「眼見色」也是那麼自然的顯色。只是眾生在「妄想分別」下,令單純的「緣起」,滲雜著「揀擇分別」在其中,妄執「現象」為實有,才無以「活在當下」。 要能自在活在當下,得先具備「緣起觀」與「無常無我觀」的般若,才能對境不執,明覺「根境」相觸的「覺知」乃因緣所生,乃至念念唯見緣起,不見有我,無住於當下。「心念」清明於當下,不被「境相」所轉時,「心」雖然不求「定」,「定」自然現前。這也是所謂「修習於止,終成於觀;修習觀已,亦成於止。」不同於依於修習「禪定」,安住於當下「所緣境」。 《菜根谭》:『寵辱不驚,去留隨意,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寧靜平和,淡泊自在。』正是「活在當下」的境界。又如元代清珙禪師的一首偈: 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時梔子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