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標題
《人生感悟』 23。11。14
《空虛感》24。11。26
《快樂的本質》 23。11 ,14
「看破放下自在」22。3。11
《獨處》22。4。23
『人身難得易失』24。2。25
【感應】24。7。2
「時間與空間」、「大千世界」 17。5。30
見《苦諦》 22。5。31
《苦行》 22。7。30
「修行」在改變「觀念」與「心態」 25。1。21
《盡心即圓滿》25。1。10
聖嚴法師開示:『面對重病』24。3 26
『色身滋養》 17。5。24
《略帶三分病好修行》、「痛與苦」、、22。1。26
『佛陀探病佛弟子』21。11。30
《殺生戒》 25。2。10
「當生」改造「業報命運」 18。12。26
《業》的本質 17。5。24
漫談算命 17。5。24
《六度》看人生 22。6。22
《一屁過江來》23。11。10
《欲》的本質 21。8。26
《生死事大》24。7。16
《死歸何處?》 22。3。30
面對『死亡』 23 8。20
《念死》 25.3.18
「茶禪」 25.3.11
「量子力學」與「佛法」 18。6。11
『外道』24。12。9
《所知障》21。2。3
《夢境》21。1。15
《善根》21。8。22
「至人」只是常 19。6。16
《密行》 17。5。24
『鈍根與利根』24。8。11
轉【煩惱】為【菩提】 24。11。22
誹謗與謗法罪(讀經札記) 16。1。19
《懺悔法》 17。5。24
【諸法雖空,罪福不失】 23 4。1
《皈依三寶》的境界 22。5。28
《三界唯心,心能轉境》、《誰繫縛你?》 24。4。27
《淨穢分別》 2024. 5. 18
《轉化習性》 22。1。30
《返撲歸真》21。11。13
《欲力》21。10。23
《語言道斷,心行處滅》21。4。17
《光明想》20。12。12 (臉書無)
《無情說法》25.3.12
《但盡凡情,別無聖解》25。2。9
只管打坐 17。6。7 (臉書刪)
《三種禪法》20。1。24
《觀音法門》 法談 8。25
【上師相應法】 23。 11。1
《悟了還同未悟時》24。5。29
『迷』與『悟』的比喻 23。12。27
『解悟』與『証悟』 23。12。29
「檢視修行」 18。12。8
檢視「當下一念」、『睡前一念』 24。11。19
「實修」與「弘法」 5。23
《剎那即無生》、《無我與無生》 24。8。15
『無常觀』24 5. 14
面對「妄念」 19。2。26(彌陀淨苑)
「正念與正知」、《起心動念》 18。10。27
『覺知念頭』 25.2.16
《觀念,念即住;覺妄,妄皆真》 22。11。22
『山河大地』皆是『妙明心中物』
《觀照般若》 25.2.23
《禪觀初修》22。6。26
讀《觀呼吸》札記 23 1。1
漫談「厭離心」的修習 17。5。24
《十六觀智》21。3。14
《我的靜坐因緣》 17。6。5
《止觀》、『動靜」中修止觀 22。6。26
《禪定初修》 24。8。6
修習禪定的「條件」與「障礙」 22。6。26
三種《禪定》次第 22。6。26
《內心無喘,心如牆壁》 25.2.12
【尋伺】與【觀想】23。4。28
《六妙法門》 22。6。26
《寧靜之妙》、《禪定功德》22。6。26
《九住心》 22。6。26
《欲界定》、《未到地定》22。6。26
《初禪》22。6。26
《初禪五支》25.2.13
由「所緣境」談「行持差別」24。6。27
《參禪》與《看話頭》23。12。13
「禪修」岐路 (憨山大師) 1。28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24. 4. 27
『心』與『實相』 17。5。24
《找心》21。12。21
「我的心響了」 23, 6。4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23。 6。13
《活在當下》 24。1。6。(臉書23。 5。4)
《平常心》是道 22。12。4
《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2。7。3
由「念佛」看「真空妙有」 25。1。29
『諸法皆空,因果不空』 24。12。11
《執空過失》 22。7。3 (臉書無)
《真空與邪空》 22。7。3
「俗諦」與「真諦」 21。10。2 (臉書無)
【佛性本具,何必修行?】24。1。27
『棄生滅守真常』 24。6。26
《靈光獨耀》 24 10。8
《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24。10。18
《見佛》25。4。3
「無分別智」 23。2。1 (臉書無)
《無念》24。1。25
「無我」修証 25。1。18
《法無定法》24。2。12
「空性智」與「大悲心」 17。5。24
《禪海》一滴 22。6。17
《一屁過江來》 22。4。18
《看破放下自在》22。3。11
《常、樂、我、淨》 24。11。30
《佛法無多子》24。6。6
《介子納虛彌》24。6。20
《用根不用識》 23 11。3
解縛『根塵膠黏』23。12。6
「如來禪」與「祖師禪」 17。6。7
《只貴子眼正,不貴子行履》24。9。16
「慧解脫」與「俱解脫」17。5。24
「坐脫立亡」與「解脫慧」 19。6。26
「理覺」與「事修」 17。6。9
《阿含經》修習「六根」三階段 24。9。25
誦《心經》感想 19。4。18
《六祖壇經》札記 《不論禪定解脫》、《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心平何勞持戒?》 17。6。6
《壇經》「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24。6。14
《六祖壇經》見性成佛 23。12。28
《六祖壇經》『解脫知見香』24。9。28
《所謂佛法即非佛法》24。6。1
《金剛經》【福德與福德性】、【福德與功德】、《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24。1。6
《金剛經》《所謂佛法即非佛法》、《 24。6。1
《達磨二入四行論》 19。9。7
《圓覺經》四相 23。 7。15
《圓覺經》禪修四病 24. 3. 2
《圓覺經》隨順覺性『次第』與『修習』24。1。10
《楞嚴經》明示「根塵脫落」之「真知」25。1。14
由《楞嚴經》看《五蘊》22。2。13
《楞嚴經》《入流亡所》、《觀音法門》 24。2。24
《心性本來清淨,何以有無明?》24. 5. 14
《楞嚴經》《無眼之見、無聲之聞》、『見見之時,見非是見』24。6。9
讀《楞嚴經》札記(一) 20。5。1
《楞嚴經》《循業發現》 24。9。20
《楞嚴經》述《五蘊虛妄》24。9。15
《小止觀札記》一 17。5。24
《大寶積經、妙慧童女章》19。5。1
《大乘大義章》色身延壽 16。1。19
《修心訣》 淺解 16。1。18
《占察經》『一實境界』24。3。24
略解《一實境界》之修証 24。12。6
詩詞 ( 一、二) 24、02 21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