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 星期二
《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
《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
現今投生人道,是男是女?是富貴還是貧困?是健康或殘疾?當中涉及過去世所造的「業因種子」,在今世成熟,不是自己所能作主的。過去世若沒有積下「福因」,今生再怎麼努力追逐富貴,也是因緣不具足。人生是來酬業的,今生不論好壞,皆如所謂「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只能概括承受,受所應受。
佛法不是「宿命論」,所以會強調『現行熏種子』。就像一杯水,投下「明礬」,水會變得清澈;投下「墨水」,水就變黑了。我們現今的「念頭」是善是惡?是淨是染?會改變過去世帶來的「業報種子」。前世若有「法緣」聽聞「無漏慧」,更能轉化「染業」為「淨業」,轉「妄想分別」為「戒定慧」,「愚痴」轉為「智者」,即是「現行熏種子」。「現行」是現今熏習「生命智慧」,引生的「身口意」行為,就會改變過去世帶來的業報「種子」。
平順的生活,若是「業障」突然現前,諸如「家庭、事業」諸事不順,或身染重疾,切莫怨天尤人;當盡人事努力,而後「受所應受」。盡心看醫生治療重疾,或努力工作,用心改造貧困因緣;盡人事後,還無法改變,就只能接受自己所造的「業果」。
現生要能改變現前「業力」,在於平時就要熏習正確的「生命觀」;臨時抱佛腳,效力是很微小的,因為「妄想習性」從無始以來至今,非常頑固,不是短期時間所能憾動。平時就要用心棄惡揚善,廣結善緣,乃至修習禪定、讀誦經典。把世間的追逐名利、享樂五光十色的等等「習性」,逐漸淨化為「清淨心識」。
我們眾生深染「貪瞋痴」,就如《地藏經》︰『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要轉化「染業」,就必須從【舉止動念】中去轉,才能從根拔起。若能「發菩提心」,發起上成佛道,下濟眾生的「弘願」,念念相續綿密,最直接相應「舉止動念」的轉化。最方便的轉化行持,莫如「念佛」,心心念佛,即在「舉止動念」中轉「凡心」為「佛心」。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