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 星期四

『無常』的感觸

『無常』的感觸 花開花落,讓我們從「外在」現象明白無常。看到臉上縐紋、頭上白髮,讓我們深刻感受人身無常。「心」若是沒有從現象上去觀察,就感受不到無常;然而,不論是否感受得到,無常一直存在,就像「頭髮、指甲」隨著時間一直在長。 世間一切存在的,都不免是無常;不說人身難過百年,「太陽、地球」終有壽終的一天,我們卻感受不到生命一直在消失。但是,一場歡樂聚會,即將曲終人散時,就讓我們很親切的感觸無常;也會特別的珍惜當下時光。因此,只要感觸到無常,就會珍惜時光,生起「精進心」,「無常」成了可貴的「助道緣」;感觸無常當下,即有力的瓦解世間「名利、執愛」的執著。 「無常」雖然摧毀擁有,讓人傷悲,卻也帶來新機。比如世間若不是無常,心靈的創傷就無法走過去。若能迴觀走過創傷的心靈,會發現「走過創傷的心靈」只是回到未創傷前的心靈;前後的心靈,本然不增不減。「無常」也就讓我們悟見「心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般若智。 不能明見「無常」是世間的真相,就必然無知的「執無常為常」,緊緊握住擁有不放,放不下的執心,身心何能輕鬆自在?觀無常,又能接受無常,必生「出世間智慧」,解開身心的繫縛。 佛陀演說「四念處」,引導我們走向解脫,當中「觀心無常」即教授我們迴觀「身心」所起的情緒變化,念頭起滅的「覺知」,從中照見無常、生滅。心若無境,「無常」也無從觀起;照見「心」隨緣生生滅滅,也就念念無常。前提是,必須具備「心不隨境轉」,並且能迴觀心念起滅的「定心」。 要能「心不隨境轉」,「身念處」的修習,當是最初修習的善巧大方便。往、住、坐臥,舉手投足,心到那兒,「覺知」到那兒。待「覺知」的定心穩定,才能進一步於「覺知」中,照見「覺知」的「識心」,不外緣生而緣滅。若能念念不住識心,當即是「觀心無常」。 『觀身心無常』感想 人們可以從親人的外貌變化了知「色身無常」,明白歸明白,一旦年過五十,不免感嘆頭上白髮、臉上的縐紋,感懷青春。此乃緊執色身為「我」,無法接受色身無常的事實,以致有著頑固的「身見」執著。 從人身解剖圖上,明了各個器官、血液等等,都是不淨的。排出來的「大小便」更是惡臭難聞,由此了知「色身內」其實是很臭的;只是隔著皮膚,又天天清洗,才不覺得有多臭。即使明瞭「色身」不淨、無常,也不必然瓦解對色身的執愛。「不淨觀」即是讓我們認清「色身不淨」的事實,才有力量放下那股幽隱的執著。 有「色身」就會伴隨「知覺感受」,在人性的「欲樂」追逐下,會忘不了過去美好的感受;即使知道「色身不淨」,那股美好的「感受」不會因此瓦解;依然會緊執為「實有」,比執愛色身更深沉穩晦。 有了「色身」,「六根」就會隨著外境現起「受、想、行、識」的身心活動,執著「五蘊為我」;「五蘊我」是從「色身」延伸過來的。要澈底放下色身的執愛,也就得照見「受、想、行、識」緣生無性、無常無我;才能明見「五蘊非我」,色身無常非我。 生活中所起的一切心念,都是「五蘊」運作現象,一切心念也就無常無我,「身見」隨之泯息。但是最初觀照五蘊,「定觀」力量尚不足,無法一念當下即得「五蘊非我」,息下身見。必須將「五蘊」:「色、受、想、行、識」拆開來一一觀察緣生、無常;並且時時在「六根對外境」中提起觀照,直至「識心」一起,即能在「當念」下,照見「五蘊非我」。乃至「根境」所起的一切心念,當下無常,即是「觀心無常」。 「觀身不淨」、「觀五蘊無常」都是「觀心無常」的前行。先觀照外在現象的無常,花開花落、日月輪迴;內觀色身老化,頭髮日日長;次觀心念隨緣起起滅滅。而後,若能在「心念」當下,照見當下「覺知」緣生無性如水流,即生即滅而不住,那來過去、現在、未來?那裡還會有「身見、我見」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