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

《死歸何處?》

《死歸何處?》一 我們都知道自己終將會死亡,但是沒人知道死後會到那兒去,也不知要如何面對死亡的恐懼。如何面對「死亡」,是人生一大課題。 《雜阿含930經》摩訶男問世尊說:「我若不幸在街上被狂象給撞死。那時候因驚嚇過度,忘失了念佛、念法、念僧。命終之時,當生何處?入何趣中?受何果報?」 佛告摩訶男:『命終時,不生惡趣,終亦無惡,所以者何?汝已長夜修習念佛、念法、念僧,若命終時,此身若火燒,若棄塚間,風飄日曝,久成塵末,而心、意、識久遠長夜正信所熏,戒、施、聞、慧所熏,神識上昇,向安樂處,未來生天。』(註:「生天」的「天」,應是指向聖者所居之「淨居天」) 世尊用了一個比喻,比如一棵樹偏向西方生長,當這棵樹的根被切斷時,就一定會倒向西方,不會倒向東方。也如善心必帶來善果,不會帶來惡果。 「佛弟子」至誠念佛、念法、念僧,憶念如來智德、斷德、恩德,「業識」也必流向「三寶」所熏的「清淨業識」,趣向成佛之道。 「六道輪迴」是有情眾生「業識輪迴」的一個慨略分類,《楞嚴經》更詳細的把它分成「十類」,並且說明六道所「升墮」的因由,讓我們明瞭死後的歸處,很值得人們去探究。 《楞嚴經》用「虛想」與「妄情」的強弱,明述色身死後的「神識」歸處。 【虛想】是『因諸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能生勝氣。』「渴仰」是心靈向上的「欣樂心」,比如精進持戒、持佛菩薩咒印、持誦經典、事奉善知識、修持十善、念佛、念法、念僧等等,舉凡一切善心善行的心識都會產生「勝氣」。充滿「勝氣」的神識,就像氣球自然的飛昇,即使用力丟下水中,也沉不下去,閻羅王想要拉他下地獄也拉不進去。 【妄情】是『因諸愛染,發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生愛水。』「妄情」是染執的情識,會生出「愛水」,水往低處流,令神識下墜。比如怨恨心、婬心、貪欲心,乃至欺詐、暴力強迫、陷害毀謗、惡意訴訟等等,舉凡一切惡念、惡行,都會令心識流出「愛水」,令神識下墜。 『純想即飛,必生天上。』心中完全只存善心,沒有私心的虛想就是「純想」,神識輕盈而飛昇天上。這個「天」指「二十八天」中的一天。 若是在臨終時,對世間還有一分染愛,成了『九想一情』,則投生成為「飛仙」,能夠在天上自由飛行,所飛的高度,不超過四天王天。『八想二情』投生為「大力鬼王」,統領鬼趣。『七想三情』投生為飛行空中的「夜叉神」。『六想四情』投生飛行地面的「羅剎」。「情與想」五五分時,則投生為人。若是『六情四想』則投生於「牲畜道」;『七情三想』投生於「餓鬼道」;『八情二想』投生於「有間地獄」;『九情一想』投生於「無間地獄」;『純情』則墮入「阿鼻地獄」。這「十類」也只是慨略劃分,並無法慨括無量的「有情世界」。 《楞嚴經》說:『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 如果具備了「純想」的福報善業,又發了「往生佛國淨土」的堅定願心,不以「升天享福」為所願,願心會與如來悲願感應道交,隨願往生所希願的佛國淨土。雖然尚末証得解脫,卻能在如來的護念下,永離輪迴大苦,也當是「淨土法門」的殊勝處。 《死歸何處》二 「六道輪迴」是凡夫命終後的輪迴世界,「聖者」命終會投生於何處?以「須陀洹聖者」來說,「經典」明記其「七來人間天上」,而後証得解脫阿羅漢;「斯頭含聖者」則是「一來人間天上」;「阿那含聖者」名「不來」,可以不必再來世間,直在在「淨居天」成就解脫阿羅漢。 《俱舍論頌疏》說:「此五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名淨居天,唯聖人居,無異生雜,故名淨居。」「淨居天」的天人都是初果以上的聖人所居,沒有凡夫。 已証解脫的「大阿羅漢」色身寂滅後,則投生於何處?《阿含經》中,佛弟子在証得「大阿羅漢」時,就會高唱:「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大阿羅漢自知不再輪迴生死了,三界既然約束不了,自然就隨緣普現十方了。 《景德傳燈錄》記載唐順宗問佛光如滿禪師說:「佛從何方來?滅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處?」我們都會認為悉達多太子從出家求道到悟道,說法四十九年後涅槃。感覺有「時空」過程,有生滅、來去,也就會有「佛涅槃後會去那兒?」的疑問。或者說佛陀常住世間,不來不去,但是釋迦佛已涅槃是事實,怎麼說「常住世間」呢? 師答曰:「佛從無為來,滅向無為去,法身等虛空,常在無心處,有念歸無念,有住歸無住。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清淨真如海,湛然體常住。」 佛陀是已証得「無為法」的聖者,為了救度我們娑婆世界眾生,才會應緣化現悉達多太子。就佛陀的法身,並沒有來去的形像。佛陀的應身示現「成道、涅槃」,也只是法身的化現。應身有生滅,法身並沒有生滅現象,猶如宗泐禪師說:「人之生滅,如水一漚,漚生漚滅,復歸於水。」色身猶如水坑中的一個小水泡,水泡來自於水坑中的水,破滅就歸於水;因緣生也因緣滅,坑中水則前後一如。 所謂「涅槃」也只是世尊為了讓眾生了解「佛法真實義」所設立的「假名」,不會有「死後要到那兒去?」的問題。「生死 」與「涅槃」也如「水泡」與「水」,兩者非二,「大阿羅漢」命終後也當如是。 道元禪師說:「若知生死即涅槃之理,便能無可厭生死,亦能無可願涅槃,自是超脫生死。」我們眾生不明白「生」是「死」的延續,「死」是「生」的另一種形態;不能明白兩者體性無殊,才會「喜生憂死」,被「生死」所拘,才會有「死歸何處」的恐懼與疑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