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相由心生》《念珠》

《相由心生》 《佛說罪福報應經》:「為人醜陋,喜嗔恚故。」我們暴怒時,臉上就會現出「瞋相」,讓人不敢親近。脾氣很壞的人,久而久之,「瞋相」就會在臉上定型了。個性開朗的人,經常開懷大笑,相由心生,臉上自然呈現「歡喜相」。「瞋怒相」或「歡喜相」,都由「自心」所現,相隨心生。 我們要對自己的「面相」負責,「美醜」不是上帝塑造出來的。雖說「容貌」與遺傳有關係,但是過去世若是沒有結下「美貌」的善因緣,今生也沒有有因緣遺傳美貌的父母。 「屠宰業者」,天天看著動物恐懼死亡;久而久之,「動物恐懼相」就會刻進他的內心;今生、來世,形影不離,也會呈現在他的「面相」上。除非改變殺生行業,轉行為「讓人歡喜的服務業」,讓自心映現「歡喜心」,才有可能慢慢改變面相。 「面相」時時隨著「業力」在轉。造「善業」時,臉上就現出「善相」;造惡業時,就體現出「兇相」,眾生隨順「善惡業」在牽流,臉相也就反反覆覆。究其根源根源,全由自心所造,而「恭敬心」當是美貌莊嚴的主要因緣,比如至誠禮佛、孝養父母、敬重一切有情等等「恭敬心」,是造就未來面相莊嚴的因緣。 「轉念」是「轉相」的主要力量,一切「善念」都能轉相。但是「善念」要能恆持,轉相才有力量。比如「慈善家」以服務人群為終生心志,自然會心現「慈悲相」。 「佛弟子」皈依三寶,一心繫念佛菩蕯,禮拜佛菩薩,天天看著佛菩薩相;長年下來,「面相」隨心念漸趨莊嚴。或者念佛憶想彌陀時,彌陀即影現在心中,猶如明鏡照月,月現鏡中,相隨心轉。也當是「萬法唯心」、「即心即佛,是心是佛」之理趣。 《念珠》 早期看到佩戴「念珠」都是修行人用來念佛或念咒。現今已成為社會流行的佩飾;佩戴「念珠」也就不一定了解「念珠」的功用。 撥「念珠」念佛,是借助「世間形相」來莊嚴我們的心,比如「佛弟子」看到「佛像」,心念立即轉「世間妄念」為「一心皈依佛」。 二來「念珠」能把外在「形相」化為「文字般若」、「音聲般若」、「觀想般若」而飲入佛法甘露。比如有人撥著「念珠」念「阿彌陀佛」,他的心就融化在彌陀的悲願中,或念「觀世音菩薩」,就融化在菩薩的慈悲心中。甚至於只看到「念珠」的當下,佛菩薩的悲願就在心中現起。 藏傳人士有佩戴「人骨念珠」,致少有兩層意義:一者,「人骨」在於警覺「人生無常、放下世間」。二者撥念珠來「念佛、念咒」,就有著「厭下欣上」的強大心力,令心繫念「佛菩薩悲願」,「轉識成智」,歸向「佛法界」。 現今人們都借助「手機」來互相溝通,或用來求助,乃至成就世間事業。念佛人也能由「念珠」令心遠離世間雜染,轉化為清淨心靈;更能傳達心思、心願,歸依「佛菩薩」,圓滿心願。 明瞭「念珠」意義,「念珠」就成了「法器」,有者無邊力量;也會有「消災去病」、「福慧增長」的功效。除非是身戴「念珠」,心卻迷戀世間,「心」與「佛法」不交集,自然不相應佛菩薩的悲願,怎會有「念珠功德」的顯現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