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名言分別』

『名言分別』 我們要了解法,就得先有「名言」安立,如手機、紅綠燈;各行各業,都有各行各業的不同名言安立。沒有「名言安立」,人們就無以互動。比如開車要通過十字路,一定要先有「紅綠燈」的「名言分別」,才能遵守交通規則。 「名言」是勿們依於因緣而設立的,所以是「空」。比如「太太」是「妻子」,也叫「內人」、「老婆」、「牽手」等等,隨著「時代文化」遷變而有不同的名言,不會有固定不變的名詞,所以名為「空」。 法義的了解,設有「專有名詞」這類「名言」,比如「空、有、執著、放下」等等。這些「名言分別」只是用來瞭解法義的設施。「法義的內函」等同「名言」時,即是「解」;但是要小心,當我們執著「法義的內函」為實有時,即是執著「名言」為「實有」。 「名言」內函的了解過程中,念頭會來來去去的分別尋察,比如了解什麼是「空」,念頭就會現起「空與有」的差別,進行思惟、觀察,這階沒屬於「解」的階段。「心」要邁入「得旨忘詮」,就得從「概念思惟」進入「定中思惟」;「念頭」由「尋而伺」,由「浮動來去」轉為「一心伺察」。如貓捕鼠,先來去尋找,找到了後,就一心專注的注視。所以「禪定」是「名言概念」轉為「般若智」的橋樑。 「心性」中沒有名言,「名言」乃依於「識心分別」而有。「名言」是「心性」隨緣而起的妙用,緣盡即空,如幻化浮雲;比如買賣需要有多少錢,等等名言,當交易完成後,這些「名言」即化為烏有。所以,不能否定「名言」的功用,否則人們也無以討論、互動,也無以相應「緣起性空」的智慧;所以,「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也不契應「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之「般若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