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 星期五
《圓覺經》禪修四病
《圓覺經》禪修四病
一者作病。『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比如,誤以為要做多少善事才能功德圓,才能開悟?或靜坐能坐多久?拜多少佛、念多少佛號?才能契覺性。不知那是回歸「圓覺性」的前行「方便」。「作病」是把「方便」誤為「究竟」,即是「作病」。
二者任病。『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比如執持「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何必持戒、修定?一切不管,一切歇去,放任自在,唯是執持「涅槃生死等空花」,這是「任病」。如大慧宗杲禪師:「今時有一種剃頭外道,自眼不明,只管教人死獦狚地(猶如行屍走肉)休去歇去。若如此休歇,到千佛出世,也休歇不得。」「任病」並沒有離開「能所」的【作意】執持,執有「無執、自在」的法執。當平時無有煩惱時,「我相」不會現前,但是針一刺就會喊「我痛!」若是沒有「觀智」照見「痛」乃緣生如幻,所言「休歇」 會只是來自於「作意」,非是以「觀智」照見諸法畢竟空。一旦大病現前時,「自在」覺受就消失了,隨之而來的「苦痛相」會揮之不去,不自在了。
「心性」會有「不自在」的掛礙,在於妄執「現象實有」而不得自在。若能依於「觀照般若」照見「心性」本然清淨,諸法因緣有,「心性」則隨緣任運自在。這個任運自在的【般若智】証得,來自「觀照般若」的現前,如「參公案」或「禪觀」等等,以此破除「實有妄見」的結果,而非任它不管,直取「心性本來是佛」的知見所能証得。就如在「三法印」中,必須依於「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觀智」成就,才能証得「涅槃寂靜」。
三者止病。『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止妄」是禪修的前方便,必須先止息「妄想」,排除禪修的障礙;直至「現觀」妄念無自性的「般若智」現前,即法爾趣入「寂然無妄」的禪境。
「清淨心性」本然無妄念,不是「止妄念所能才証得,而是以「空性智」照破「妄想執著」,則「妄念」不息而自息,「清淨心性」本然無垢無淨。沒有「空性智」的般若,即使能令心不動如石頭那般,也與道不相關。
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圓覺性」本來就沒有煩惱的染污,不是滅了煩了,才能成就「圓覺性」。眾生會有煩惱,來自於「無明顛倒見」,把虛幻的世間執為「實有」,才引生現起無量煩惱,才障蔽「圓覺性」。就像烏雲蔽日,但是不論烏雲在不在,慧日本然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心」一旦執有「滅盡一切煩惱,才能令身心永寂」,即是「滅病」,不得自在。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