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 星期五

《圓覺經》禪修四病

《圓覺經》禪修四病 一者作病。『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比如靜坐能坐多久?拜多少佛、念多少佛號?那是回歸「圓覺性」的修行「行持方便」;「圓覺性」乃無能無所,有「所作」就尚未契「圓覺性」。「作病」是把「方便」執為「究竟」,才誤以為要「拜多少佛、坐多久」才能圓滿「覺性」,即是「作病」。 二者任病。『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比如執持「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何必持戒、修定?一切不管,一切歇去,放任自在,唯是執持「涅槃生死等空花」,認為此是「修証」,這是「任病」。如大慧宗杲禪師:「今時有一種剃頭外道,自眼不明,只管教人死獦狚地(猶如行屍走肉)休去歇去。若如此休歇,到千佛出世,也休歇不得。」「任病」並沒有離開「能所」的【作意】執持,執有「無執、自在」的法執。當平時無有煩惱時,「我相」不會現前,但是針一刺就會喊「我痛!」;若是沒有「觀智」照見「痛」乃緣生如幻,所言「休歇」 會來自於「作意」,非是以「觀智」照見諸法畢竟空,會在色身大病現前時,「自在」覺受就消失了,隨之而來的「苦痛相」會揮之不去。 「禪」乃「觀慧」的成就,以「般若智」澈見世間只是緣生而有,諸法畢竟空;而後照見「心性」本然自在無礙,而非【任它自在】。 「心性」會有「不自在」的掛礙,在於妄執「現象實有」而不自在。若能照見「心性」本然清淨,諸法因緣有,「心性」則隨緣任運自在。這個任運自在的【般若智】証得,來自法門的行持,如「參公案」或「禪觀」等等,以此破除「實有妄見」的結果,而非任它不管,直取「心性本來是佛」的知見所能証得。就如在「三法印」中,必須依於「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觀智」成就,才能証得「涅槃寂靜」。「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就在「涅槃寂靜」中消彌。 三者止病。『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止妄」是禪修的前方便,必須先止息「妄想」,排除禪修的障礙;直至「現觀」妄念自生自滅,空無自性的「般若智」現前,即法爾趣入「寂然無妄」的禪境。 「清淨心性」本然無妄念,不是「止妄念」才証得「清淨心性」,而是以「空性智」照破「妄想執著」,則「妄念」不息而自息,如永嘉大師說:「不除妄想,不求真」。若說我現今要永息諸念,這個「心念」本身就已經是「妄念」了。 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圓覺性」本來就沒有煩惱的染污,會有煩惱,來自於「無明顛倒見」,把虛幻的世間執為「實有」,才引生「貪瞋痴」,現起無量煩惱。「心」一旦執有「斷除一切煩惱,令身心永寂」,就住在「寂滅相」中,即是「滅病」,不得自在;如古德說:「莫道無心便是禪,無心猶隔一重關」。當依於「般若智」照見「煩惱」來自於「自心」的「妄見、妄執」而有,由此照破「妄見」,回歸「圓覺性」的自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