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善根福德』

『善根福德』 「善根」與「福德」兩者緊密相繫,比如信受「因果不昧」的「世間善根」;一旦遇到行善因緣,在「善根」下,他就會去做,就會帶來世間福德。如《金剛經》:『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世間金錢能使人腐化,喪失人品;若能在貧困中,能不被「名利」所重搖,「人品」無所染污,是謂「貧賤不能移」,也可謂之「善根性深厚」。自心是否具備「善根」,在逆緣中當能自知。尤其到了臨終時,在「善惡習性」的交熾中,完全的、如實的呈現上來,無以自欺,最能檢視自心的「善根」。 《金剛經》又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善根」的增長,非一日可及,如大樹之根,日日向下深化,直至堅固不動。 又說:『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福德性」是「出世間善根」,了見「世間福德」緣生無性,終有緣盡的一天,不會執著「福德相」。行福德無住於「福德相」;以「無住」故,福德無盡,名「福德多」。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把「善根發相」分「外善根發相」與「內善根發相」。「外善根發相者」比如有些人特別喜歡布施、供養三寶,或者特別重視持戒、孝順父母、吃虧不計較、謙虛好學、富柔軟心、見賢思齊,或者天生吃苦耐勞等等,都是過去久遠熏習的「善根」在今生顯露。 又如「修習禪定」者,能夠很快的調適身心,止息妄念,品嚐「禪悅」,乃至引發「八觸功德」等等。這些「善根發相」多是過去世已久修禪定所帶來的「禪定善根」。 如何增長善根?《坐禪法要》提到諸如「以恭敬心供養三寶、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守信用、謙虛柔軟、懷慚愧心、慈悲心」等等都會增長「善根」。反之,會傷害「善根」,無非來自「我執、我愛、我瞋、我慢」的「不善心」。反之,會傷害「善根」,無非來自「我執、我愛、我瞋、我慢」的「不善心」。因此,「戒學」是「善根」的根本。「善根」若不具足,所學的法再多,也會經不起「業風」的摧殘。 《觀經》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熏習「三福」即在熏習「善根」。因此,持戒誦經、聽聞開示,依教奉行,都在熏習「善根」。 「善根」未成熟前,勤修三福,迴向「成就菩提」或求生淨土,常隨佛學,「善根性」就會在熏習中漸漸圓滿。 《阿彌陀經》說:『舍利子,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具備「多善根」,今生才能聽聞此經因緣;又能執持名號念佛,一心發願往生彼國淨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