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活在當下」一隅
「活在當下」一隅
一則禪宗公案: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大珠慧海禪師)師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師曰:『饑來喫飯,困來即眠。』
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他人也如是,與禪師的用功相同嗎?)師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喫飯時不肯喫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校。』
「饑來喫飯,困來即眠」這種「平常事」,人人都知道,但是我們凡夫卻感受不到禪境。「禪」說平常則平常,說深妙則深妙,「最平常的」卻也是「最深邃的」。
「凡夫」吃飯,所以不同於「禪師」,在於不能「活在當下」,「心」被「攀緣習性」所主導,無法自主,才會在吃飯時百種須索,睡覺時千般計校。
「攀緣習性」未對治前,「心念」不免會隨著「妄想習性」飄浮不定,做不到「無住」於當下。即使已明白「妄念本空」,也一樣難以駕驅「攀緣習性」;以「理」能頓悟而消,「攀緣習性」則無法隨之一時頓除。
「攀緣習性」的淨化方便,以「禪宗」的「參公案、看話頭」當是最「直捷、善巧」方便。當「公案」明提在心,即攝心歸一,當下截斷攀緣妄流。或者「念佛人」,「正念正知」於「名號」,句句入心,相續不斷;當下「都攝六根、淨念相續」,即漸漸在淨化「攀緣習性」。「習性」漸淡時,再回頭觀察心念,舉手投足、吃飯喫茶,當能感受念念趨於「活在當下」。
「方便」簡單有力,只是人們總是喜歡「崇高、深妙」之理。太過「簡單、平常」反而不被嚴謹看待。「心光」蔽於「慣性思惟」下,難以領會「最初純淨」的無染禪境。就如我們「根境」相觸的最初,乃無善無惡的「現量境」;卻在「妄想習性」的染污下,給予安立了名言,起了「憎愛分別」的認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