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 星期四

由《証無生》看「無常觀」

由《証無生》看「無常觀」 《憨山老人夢遊集》:『溈山云:今人一念頓了自心,名之為悟;即以所悟淨除現業流識,是名為修。然流識者,謂微細生滅,即剎那心也。言悟後而修,則是悟而後見也;且悟後方見剎那,則前悟者非真無生明矣。』 一念頓悟諸法畢竟空,本然無生;「心性」如如本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再以所悟之「理」從生活中的觀照,來淨化「現業流識」,也就是淨化「分別心識」。比如發覺「染境」的執著,即觀「知覺與感受」皆無常、如幻,以「空性智」淨化「識心」的執著。 唐代法藏法師在《大乘起信論義記》中:『賢首曰:此中一剎那者,即謂無念。楞伽曰:一切法不生,我說剎那義。初生即有滅,不為愚者說,以一剎那流轉,必無自性故,即是無生。 妄想分別的「流識心」非常微細;猶如瀑流,乃由無數小水滴所成,也是所謂「剎那心」。我們凡夫只能看「瀑流」,看不到小水滴;亦即,眾生很難觀察到「剎那心」。一念有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非「凡夫心」所能見。必須悟「無生」後,依於「無生智」漸漸淨化「妄想分別」,才能漸漸於定心中感受「剎那生滅」。因此,「見剎那前」所說的「悟無生」,只是「理悟」,尚觀察不到「剎那心識」;「悟後」見剎那,方是「証無生」,所以說「悟後方見剎那」。必須具備深澈的「定慧等持」方能「証無生」;也因此,古德說:『能於一念剎那中頓見無生,則佛祖鼻孔,一串穿却。』 「見剎那方証無生」可以用來看「無常觀」的次第。「無常」的語義,大家都能明了,也能有所感受。但是要能照見「所執愛」乃剎那無常,放下執著,就得時時修習「觀照般若」,並且周遍觀察「現象」無常,「無常」才能逐漸親切感觸,領受在心。 「觀無常」,可以先觀粗份的外境,如花開花落、觀冬去春來,從歲到月、從月到日,晝夜輪轉,變化無常。再細觀「出入息」的長短,能逐漸明瞭「氣息」由長而短,由短漸止息;由此明瞭「氣息」剎那剎那生滅。再迴觀「靜態」事物,比如金器,從外表上看,看不見「金器」有生滅相;事實上,世間一切存在的,無不剎那遷變,無有停住時,只是肉眼觀察不到「差別相」而已。亦即「感受剎那」遷變,最能感觸「無常」。 「無常觀」需由外而內,由粗而細,如是周遍尋思、周遍觀察,由此了知萬法皆是「無常、空」。再「觀心無常」,「心念」的生滅非常快速,要有「定慧」才好觀照念念無常,一下想東,一下想西,念頭隨「境」無止息的遷變無常。由此心念無常的「實知」,明見一切法皆是無常。雖然尚未觀至「剎那」而証「無生」;然而,觀照有多深澈,「無常觀」就會有多親切的體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