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

見《苦諦》

偶思《見苦諦》 《苦諦》的觀察過程有「苦苦、壞苦、行苦」。最初觀察,宜先觀察容易感受到的「苦苦」,比如發燒頭痛、牙痛。或「逆緣」中的「怨憎會苦」、「求不得苦」等等苦受,都名為「苦苦」。 人生也有許多「快樂」,比如旅遊、美食、聚會等等,都會帶來快樂,只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些快樂終歸「無常」而「壞滅」,名為「壞苦」。比如鳳凰花開,驪歌又起,同學們互道珍重時,心中的不捨,就在品嚐「壞苦」。又如少女,自戀身材美妙,到了中年,再照鏡子時,驚嘆:「怎麼變成這個樣子?」「壞苦」的心境就呈現在當下。 眾生對「欲樂」的執著力很強,對境執取的當下,只會迷執在欲樂中,覺察不到「壞苦」;更會為了「欲望滿足」而造下「惡業」,比如迷執「財色」而殺人。如果他能夠「覺察」到所獲得「財色」只是一時的,「欲樂」很快就會消失,而所造的惡業,必須面臨地獄的「刀山、油渦」千萬年。有這樣的智慧覺照,就不可能為了一時「欲望滿足」而去殺人。人們若對「壞苦」要能有多少「觀照力」,才能有多少的親切感受,也才會有多大的力量放下「世間執愛」。 當人們「閒來無事」,坐在樹下乘涼,會誤以為是「不苦不樂」的安逸,但是它的本質,其實也是「苦」。只是人們沒有「智慧力」觀照到「行蘊」的無常,覺察不到色身剎那剎那的在老化,頭髮不斷在新程代謝,乃至一步一步的走向死亡,何來永恆的「安逸」? 色身血液不停的在流動,細胞不停的在代謝,身子也需要不停的清洗與進食,沒有一刻是「安逸」的,都是「行苦」。就人生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四大不調、事業煩惱、婚姻變質,乃至子女長大離巢等等煩惱。這一切受制於「業力」的牽引過程中,煩惱不斷,即是「行苦」。 人們的「苦樂受」從相對來的,比如工作得腰酸背痛而感到苦,當停下來休息時,就有「樂受」,這是以「少苦為樂」,本質全是「苦」。只是觀察不到一切「苦樂受」乃「苦、空、無常、無我」,以致緊執為實有,才會「以苦為樂」,輪迴不息。 《涅槃經》說:『凡夫有苦而無諦,聖者有苦有苦諦。』我們眾生雖然能夠明確感受「苦樂受」,但是沒有智慧從「苦樂受」中,明覺「苦、空、無常、無我」的真理,所以不能見《四聖諦》的「苦諦」。必須從「身心」的「知覺與感受」中,明見「苦、空、無常、無我」,才能名為「見苦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