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懺悔法》

我們娑婆眾生多少都會有「業障」,或輕或重。或有患上重疾、貧困潦倒、家庭破碎---等等;生活無法與常人一樣,帶來一生很大的煩惱與痛苦,無不期望著能滅除業障,過著幸福生活。 「業障」要怎麼懺除呢?「罪從心起,將心懺」,懺除種種不善的心念。罪業要淨除,唯有「懺悔」一途。佛菩薩法力無邊,也無法替眾生滅罪,只能引導眾生如何懺除。「懺」者,懺其前愆,反省所做的錯事;「悔」者,悔其過不再犯,也不可活在懊悔中,不可讓「悔箭」入心,不但帶來痛苦,也很 愚痴。「懺悔」是滅罪增福最大的力量,若不求懺悔只想求神、求仙來消除「業障」,那是無知的顛倒心。 佛陀時代,阿闍世王因毀謗僧團,導致全身長滿惡瘡,連神醫耆婆都無法醫治。神醫告訴阿闍世王說:「大王!我能治各種病,就是治不了業障病,您必須到佛陀那兒懺悔才能得救!」阿闍世王至誠到佛陀那兒求懺悔,經過虔誠懺悔之後,病竟然好了。 「業」有「成熟」與「不成熟」的差別。「成熟的業」比如身為女人,已不可能再轉為男人;或者無手者,不可能再長出手來。「未成熟的業」比如為財殺人,是一定要下地獄的,若能至誠懺悔改過,這個本來注定要下地獄的「定業」,是可以改變的。就像一支射出的箭,風力能改變箭的方向,甚至於令箭下墜。 「業障」若不先懺除,修習佛法會有很多的障礙。比如《占察業報經》說:『惡業多厚者,不得即學禪定、智慧,應當先修懺悔之法。--- 若不懺悔令其清淨而修禪定、智慧者,則多有障礙,不能剋獲。或失心錯亂,或外邪所惱,或納受邪法,增長惡見。』業障深重者,要先修「懺悔法」,不能直接修習禪定或及空性智慧,修了也不會相應,反而會因業障干擾而增長邪見,乃致於身心錯亂發狂。 如何修「懺悔」?《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安立了「十法」來成就「懺悔」: 一者明信因果。比如今生若是短命或多病,過去世當必有殺生惡業;今生造作惡業,除了會感來「地獄業」,來生也必感得惡果。 二者生重怖畏。如果造作惡業之前,能感受會受到地獄「刀山、油渦」的極度痛苦,沒有人敢造惡業。誦《地藏經》觀照地獄大苦的恐怖,由此生起「畏怖心」當是個善巧方便。就如佛陀時代,有阿羅漢証得宿命通後,觀見過去世在地獄受苦情況,恐怖得全身毛孔出血汗。我們眾生若有這樣的「畏怖心」,就不可能會再去造惡業。 三者深起慚愧。「畏怖」是從外在現象的結果生起懺悔,「慚」是慚己,「愧」是愧他,有了「慚愧心」才會從內心發起至誠悔過不犯。 四者求滅罪方法。「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如實感觸「貪瞋痴」是造罪的總源,發心息滅「貪瞋痴」是滅罪的最根本良方;若一時無法親切感觸,可先修古德所闡揚的「三味水懺」、「法華懺」都是「滅罪方法」。 五.者發露先罪。「發露」是懺除罪業的最大動力。我們凡夫的我見、我慢心很強,會為了虛名、自尊放不下自我,不敢公開發露。若能對大眾公開發露懺悔,當能最快速的懺除罪業。猶如一棵毒草,若是連根拔起,就會立即死亡,若是覆藏地下,根就會越長越深。 六者斷相續心。懺悔後發起不再造的決心。 七者起護法心。發起護持三寶的至誠心,只要「心繫三寶」意業自然清淨,一切罪業不染。 八.發度脫眾生大誓願。「發大誓願」是發「菩提心」,願一切有情皆能發起「止惡向善,自淨其意」的菩提心。「淨願」是懺悔清淨的有力葯方。 九者。常念十方諸佛。念佛功德不思議,能懺除大業障,如《大智度論》說:「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餘諸三昧,有能除婬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婬,有能除癡不能除婬、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種種罪。」 十者.者觀罪性無生。懺悔有「事懺與理懺」。以上七種懺法,屬於「事懺」。「理懺」又名「無生懺」、「實相懺」,是令心地究竟清淨的「懺悔法」。如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滅罪亡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景德傳燈錄》一則故事。有一居士,年踰四十,禮二祖慧可而問師曰:「弟子身纏風疾,請和尚懺罪!」 師曰:「將罪來,與汝懺!」 士良久曰:「覓罪不可得。」 師曰:「與汝懺罪竟。」 《滅罪之相》 若能「如法懺悔」,就能感受到業障有所淨化,會現起「滅罪之相」。智者大師在《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中用五種情形說為重罪滅相的象徴: 一者自覺身心輕利。身子比以前健康,情緒比以前安穩,煩惱也越來越輕,身心都感受到所未有的愉悅、輕盈。 二者得好瑞夢,或復睹諸靈瑞異相。比如智者大師修「方等懺」時,修到勝相現前,在定中看到了一個非常莊嚴的大道場,自己坐在高廣的大坐上口誦「法華經」。誦完後,隨手把大殿的經像整理整齊。出定後「心神融淨、爽利常日」身心比之以前,感到特別的輕安。 三者善心開發。比如發起過去所沒有的慈悲心,或待人處事上,顯出過去所未有的果決與包容力。 四者證得禪定。比如於禪坐中,覺身如雲如影,相應「初禪未到地定」的身心效應,由此再深入諸禪境界。 五者復豁然解悟心生,善識法相,隨所聞經,即知義趣。這是業障消除,開發了般若慧的善相。過去無法了解的法義,突然就此相應明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