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無常觀』偶思

『無常觀』偶思 「無常」不難理解,比如看到「花開花落」,或者從人身的生長過程中,看到「幼年與老年」的相貌差別,從中知曉「無常」。只要存在的,必定是無常,即使是「鑽石」,也逃不過無常的摧化。 只要年歲大,都會有「蒼海桑田,人事已非」的無常感嘆,但是未必能看透「金錢、名利」是無常,乃至內心的「渴愛」是無常。要深入「無常觀」觀察,就得時時思擇自心有那些執著?比如執愛「親人、名位」。只要覺察到自心的「執愛」,就會發現自心「執無常」為「常」的無知。所以「無常觀」必須時時、處處的「對境周遍尋思、周遍伺察」內心是否有執著「無常為常」,才不會讓「無常觀」滯在「知解」中。 「心念」的跳動非常快速,比如想喝水的「念」,瞬間生起;手拿茶杯、倒水、拿起來喝---,當中的有著無數的念頭在跳動。若沒有穩定的「定心」,是觀察不到這些跳動的「念頭」。由此而知「四念處」的「觀心無常」,必須有穩定的「定心」,才能清明照見「心念」隨著「情境」在剎那遷變,起起滅滅。不同於「花開花落」、「除舊布新」,這種「靜態」事物的觀察。 「無常觀」要親切,就得經過《解深密經》所說,四種毗缽舍那(觀察慧):『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思擇】是觀緣「盡所有性」,比如由「花開花落」、「除舊布新」的無常思擇,挻伸到「窮觀」外在的一切事物的「遷變無常」,乃至「受、想、行、識」的識心無常。「最極思擇」是觀「如所有性」,比如一切現象都有「無常」的共同性。「無常觀」要如是經過「周遍尋思、周遍伺察」,由粗而細,由點成片,方能逐漸親切感受。「無常觀」若是沒有親切感,就得檢視是否忽略了「四種毗缽舍那」的修習。 只要時時從根境相對中「周遍尋思、周遍伺察」現象無常,乃至當下的「覺知、感受」,無不「無常、空」,當會漸漸發現自心過去「執無常為常」的無知,「執心」漸漸瓦解。如是從「如所有性」中,契應無執的「畢竟空」般若。在「畢竟空」的覺照中,歇下執著,不見天地,不見身心,獨存「覺照」。若能進一步,明覺「覺照」亦「緣生而有」,當是趣向「能所雙泯」的「般若實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