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 星期六

『山河大地』皆是『妙明心中物』

『山河大地』皆是『妙明心中物』 《楞嚴經》:『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 ...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這句話依於「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來明瞭,比較能通達。我人「身心活動現象」,不論內在的「眼耳鼻舌身」五根,觸及外在的「色聲香味觸」五塵,所引生的「心識」,乃至沒有形相的「思想、觀念」等等,都是「唯心所現」。 眾生無法明見「唯心所現」,就迷惑「心」在色身之內,把「山河虛空大地」視為「心外物」,無以明見外在的「山河虛空大地」,都是吾人「心識」所顯現。把自己的「心性」侷限在小小色身之內,就像拋棄整個「大海」,認取「小水泡」是整個大海。 「妙明真心中物」不是說外在「日月、山河」都是自已的「心」變造出來的,而是我們心中所「認知」的「日月、山河」是依於「心識」顯現出來的,也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身心活動」的感知,以及外境的感知的「心識」,都沒有真實的「境」,《唯識學》名「唯識無義」。在「般若」上,則說「諸法皆空」。從「唯識」上,如何明了「唯識無義」? 《攝大乘論》:『世尊言:若諸菩薩成就四法,能隨悟入一切唯識都無有義。』修習以下四法,即能明了萬法唯識。所謂四法: 一者,成成『相違識相智』。不同有情心識去緣慮同一個「所緣境」時,會有不同的「心識」。如餓鬼、傍生及諸天人,同於一事,「心識」所認知都不同。比如「人道見水」,餓鬼所見的是「膿血或火」,天人所見則是「琉璃七寶」。 二者,成就『無所緣,識現可得智』。離開了「根境」相對,「心識」依然能現起,比如過去、未來的想像,或夢中所現的夢境,自身都沒有「自體性」,「五根」並沒有實際接觸實境,非現實中的真實,卻都能清楚的生起「了別心識」。都只是「唯識無境」。 三者,『成就應離功用,無顛倒智』。比如對「了義的法義」已經正確的明白了解,這「明了的識心」照理來說,應該無顛倒了,應該解脫了。但是這明白的「心識」並不等於「解脫境」。必須經過「功行」消泯識心分別,才能証「真實義」。亦即「明了的心識」,只是唯識所現,並非實証所現的「現量境」;必須經過「泯息分別識心」,才能如實現証「諸法實相」。亦即,所明了的「法義」乃唯識所現。若「以解為証」,就落入「唯識無義」的迷陣中。 四者,『成就三種勝智隨轉妙智。何等為三?』 『一者。得心自在一切菩薩,得靜慮者,隨「勝解力」諸義顯現。』已証得「心自在」的一切菩薩,或已証「四禪八定」的「俱解脫聲聞、緣覺」,能依心的勝解力,使諸義顯現,比如左手出水,右手出火。這樣的「神變」都是隨著「心識」轉變而有,張顯「水火」之外境,乃唯識所現。 『二者。得奢摩他修法觀者,才作意時諸義顯現。』具備「奢摩他」定心者,在定中起觀,比如「觀無常」,直至「無常相」現前。這「無常相」的現前的領會,乃依於「文字相」轉化、依於「觀行者」的「心識」而現;「觀行者」若不作意,就不現。亦即不離「唯識所現」。 『三者,已得無分別智者,無分別智現在前時,一切諸義皆不顯現。』已証得「無分別智」的登地菩薩,在「無分別智」現前時,入於「無相三昧」,一切所緣的境相,不論是外境、法義,或「身心現象」都不顯現。由此明証「法相」的顯現與否,全在「心識」。因此,「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