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5日 星期五
《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
世間常說的「現在」有著「時空」慨念,是相對於「過去」或「未來」而說。然而,「現在」剎那剎那的在流逝,成為過去,抓不住「現在」,也就無法活在「當下」。世間的「當下」,只是「時空」中的一個點,某時某地所發生的事物,是「眾生心」的識心「覺知」,是虛幻的,只是一時的因緣聚會而有,緣盡即滅,所知的「當下」也就幻化無實。如《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當下」也就無心可得。若了「三心不可得」,歇下妄想分別,「當下」即是「永恆」。
要能成辦「活在當下」,必須具備三要素:
一者止息妄念紛飛的「定心」,心念清明如觀掌中摩尼,才能觀察到「當下」的實相。
二者具備「緣起觀」與「無常無我觀」,瓦解現象「實有」的錯覺,明覺「根境」相觸的「覺知」乃因緣所生,乃至念念唯見緣生緣滅,無住於當下。
三者了達「心性」本不生不滅。
眾生的「分別妄想」尚未淨化前,「念頭」會不自主的閃爍不定,「活在當下」這句話,除了「理觀」,也只能是令心「專注」於當下,並無法實際的「活在當下」。除非以「方便法」,歇下「妄想分別」的狂心。
一則禪宗公案: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大珠慧海禪師)師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師曰:『饑來喫飯,困來即眠。』
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他人也如是,與禪師的用功相同嗎?)師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喫飯時不肯喫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校。』
「饑來喫飯,困來即眠」這種「平常事」,「凡聖」皆同。只是「凡夫」吃飯,不同於「禪師」,在於心染「妄想分別」,不能「活在當下」,吃飯時百種須索,睡覺時千般計校。即使已明白「妄念本空」,也一樣難以駕驅「妄想分別」;以「理」能頓悟而消,「妄想分別」則無法隨之一時頓除。
「妄想分別」的淨化方便,以「禪宗」的「參公案、看話頭」當是最「直捷、善巧」方便。當「公案」明提在心,即攝心歸一,當下截斷攀緣妄流。或者「念佛人」正念正知於「名號」,句句入心,相續不斷;當下「都攝六根、淨念相續」,即漸漸在淨化「妄想習性」。「習性」漸淡時,再回頭觀察心念,舉手投足、吃飯喫茶,當能感受念念趨於「活在當下」。
《菜根谭》:『寵辱不驚,去留隨意,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寧靜平和,淡泊自在。』正是「活在當下」的境界。又如元代清珙禪師的一首偈:
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時梔子香。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