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7日 星期六

《語言道斷,心行處滅》

 

我們在待人處事的生活中,必須用語言來互相溝通,「語言」成了心相的表達;久而久之,人們追逐著語言的外相成就。若能擁有「能言善辯」的能力,就能擁有高超的溝通、說服大眾的技巧,不但能成為演說家,或文學家、詩人等等,更能依此帶來豐功偉業,名利雙收。然而,在語言的外相追逐下,反而迷失了心的內在本能。

人的「思想」是由環境與學習的演化而成,成了心的表相;「語言」則是所想、所思的表達。「尋伺」是心念的活動狀態的描述。「尋」是尋找如何來表達話句,「伺」是專注伺察話句內函。「伺」的心相細,必須息下粗分的攀緣「尋相」,才能安住在伺察的細相。心念由粗轉細,由浮動趨於寂靜。

就修行人的內証而言,旨在歇下名言分別,息下「尋伺」心行,直至息言息慮,讓心回到寂靜、純凈、無染的「清凈心」,與世間追逐活用語言的方向完全相反。

「清淨心」本具無量妙用,不需「名言分別」即能了知所現起的心念,就如「聖者」証得「他心通」時,並不需要「世間名言分別」即能了知人們的心行。我們眾生有了「染污心」,才覆蓋了「清淨心」而失去本具妙用,才需要「名言分別」來作為人際互動的工具。如何淨除「染污心」,讓心性恢復本具的妙能,也就成了「修行者」的修証大方向。

淨化「染污心」的方便有多門,有人喜歡修禪定,令「定心」由「尋而伺」、「由伺而無執無住」,這樣的過程,就在息下「名言分別」,趣向心的本來面目。有人喜歡「令心專一」的「誦經、念佛」,念頭由妄念紛飛轉成純淨無雜念,以此歇下染污心,直契所修的宗門。

就「禪」而言,「尋伺」是依境而現,它是因緣所現,自然不是本然的清淨心。「禪」的當下,乃語言道斷,心行處滅;離想離思,離尋離伺,卻不落空無,寂照無間的般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