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 星期五

《獨處》

《獨處》 每個人出生到這個世界,都是獨自的來,獨自的承受自己的業力;別人無法替你感受,替你吃飯,替你生病。離去時,也將獨自的離去,沒有人會陪伴著你,這是那麼本然的事。 我們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學習生活,少有因緣獨自面對自己。尤其天天看手機、電視新聞,「思想、觀念」不知不覺隨著媒體輿論在起伏,人云亦云。漸漸成了只相信權威,不願獨自思考。「依賴慣性」就在當中成型,自性光明也漸漸被覆蔽了。一旦長時間離開人群獨處,心就六神無主,茫茫不知所以,害怕孤獨。從此看不清真實的自己,「覺性」也越來越遲純。 「獨處」不同於「孤獨」。「孤獨感」來自離不開人群的「依賴心」,伴隨著「寂寞空虛」。「獨處」則是遠離世間的吵雜,能讓思慮不受外境紛擾,也才有機會傾聽自己,看清自己。「心智成長」就在「獨處」中開啟,從獨處中漸漸清晰自己的本性;就像靜止的水,雜質逐漸的沉澱下來而呈現透明,「心性」就在「獨處」中清明澄淨。 佛陀時代,佛弟子聽完佛陀教誡後,都會獨自到寧靜的森林中或巖洞中自我禪修,乃至由此成就阿羅漢聖果;「獨一靜思」是佛法修証不可或缺的次第。中國高僧古德,在修學過程中,除了參學,也會注重「閉關」,讓自己暫時遠離塵世的紛擾,獨一靜思,貫通所學。 現今生活離不開「手機與網路」,網路充滿五光十色,猶如精心設下的魔網,迷惑人性。 若是沒有堅定的「道心」與「定心」,何能抽空放下手機,截斷妄流,「獨處」看經、打坐或念佛?不能習慣獨處,何能澄淨心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