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3日 星期二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6。13 良价禪師年二十一受具足戒,初參訪南泉禪師,後往溈山參靈祐禪師參「無情說法」公案,也不契應。依於靈祐禪師的引廌,前往雲巖曇晟禪師參學,在其處有所領會。 有一天,洞山禪師問雲巖禪師說:「某甲猶有習氣未盡。」雲巖禪師問:「你都怎麼修行?」洞山禪師回答:「聖諦亦不為。」(心中不執佛法經語了)。雲巖禪師又問:「還感到歡喜嗎?」洞山禪師云:「歡喜不能說沒有,猶如在糞掃堆裡頭,拾得一顆明珠一樣。」(在無常生滅的處事中,可以返照自己的心性) 這樣的領會,與圓悟克勤禪師的「艷情詩」有些許相似,只是似乎沒有圓悟禪師那麼深澈: 金鴨香銷錦繡帷,笙歌叢里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 良价禪師後來想要辭別雲巖禪師,到他方參訪。臨行時,洞山禪師問雲巖禪師說:『百年後,若有人問我「如何形容令師容貌」時(修証境界),該如何回答?』雲巖禪師沒有立即回答,跟往常一樣的行態,說:「只這是。」洞山禪師聽了,沉思許久(表示尚未能當下承擔)。雲巖禪師大聲道:「价闍黎!承當個事,大須審細!」 「承擔」是証悟的一種表達,良价禪師帶著「疑惑」離開了雲巖禪師。有一天,在水邊看到自己的倒影,當下大悟。作了一偈: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應須怎麼會,方得契如如。 水中的「影像」是「五蘊身」顯現出來的「假我」,不是「真我」,不是「心性」本身,「心性」乃無形無相。也如「鏡中像」的「我」,是會變老的「五蘊身」,是「假我」。但是「真我」並沒有離開「五蘊身」,「心依境顯」,離開了「五蘊身」也找不到「真我」。「渠今正是我」,「真我」並沒有離開「五蘊身」;但是,要有「真知灼見」照見「五蘊身」不是「真我」,才能從「真妄」合和中,照見不合和的「真如」。 心的「本地風」要從自己的「五蘊身心」當下去領悟,若是「從他覓」,從身外去找、心外求法,就迢迢與我疏,越離越遠了。若是真能屏息外緣,一心觀照自心,「攀緣心」就會漸漸歇下;當因緣具會時,外在的一切景像(無情),都會是啟發「開悟」的因緣,從中契應「如如心性」。如良价禪師初參溈山禪師「參無情說法」時,溈山禪師豎起拂子,問:「會麼?」洞山禪師言:「不會,請和尚說。」溈山禪師說:「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只能自心意會,無法言說)。若能領會,當如大珠慧海禪師所開示:「迷人不知法身無相,應物現形,遂喚『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2023年6月3日 星期六

「我的心響了」

「我的心響了」 古時有一位日本僧侶開悟時,大叫:『我的心響了!』。 唐代智閒禪師,在重修南陽慧忠禪師的舊址時,不經意的拋起一塊瓦礫,恰好打在竹子上,發出一聲清脆的響聲時,當下大悟。兩者似乎有著同工異曲之妙。 眾生的心為何不會響?世尊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我們的心,本來很清純,「萬籟俱寂」中的「清澈響聲」,瀝瀝入心。若是滲雜著「分別妄想」的雜音,就如隔牆聽聲了。 「心響了」當是澈見「何期心性本然清淨無垢,隨緣顯現一切妙相」的一種經驗描述。以「念佛法門」來看,若是念佛念到妄想俱寂,於「佛號聲」中悟見所念的「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時,是否也是『心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