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7日 星期三

《老參用功的難易》

《老參用功的難易》 年輕時,看了虛雲老和尚「老參用功的難易」的開示,有看沒懂。幾十年後,再重讀時,才有些許的領會。 虛雲老和尚:『什麼是老參用功的難呢?老用心用到真疑現前的時候,有覺有照,仍屬生死;無覺無照,又落空亡。』 「老參」多已禪修多年,已能凝注話頭,有覺有照,不被妄念所擾。即使沒提起話頭,心光也能夠「有覺有照」,心境明明了了,清明無妄念。這個「清明心境」是由「細微作意」來的,並不是「心性本具的清淨心」。一旦歇下作意心,就會落入「無記心」。若是把「一時的清淨心境」視為「妄念已斷,功夫到家」,老和尚說這會是在「無明窟裡過日子」,也是古德所說「落在無事匣裡」,很是可惜,錯過了「百尺桿頭更進一步」的機緣。因為這個「清明心境」,若是沒遇到「逆境」就還好,一旦逆境現前,這個「清明的意境」就會消失了,心作不了主,心給煩惱轉了,所以老和尚告誡我們「仍屬生死」。 老和尚又說:『或有等到了真疑現前的境地,定中發點慧,領略了古人幾則公案,便放下疑情,自以為大徹大悟。---這種人自誤誤人,罪過無邊。』 掉入這個岐路最要不得。或許古德為了避免「未來眾生犯下未澈悟言澈悟的過失」,即使是菩薩再來人,也不會說自己已澈悟。像虛雲老和尚已這般大成就,在百來歲為大眾開示時,還謙虛的說:『我與古人一比,自知慚愧,不敢多舂殼子;別人把我當古董看待,以為我有道德,我不敢多說話;別人認為我裝憨,此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並非我客氣。---,我的苦惱又說不出,現在只吃空飯,講話也講不好,講的又不是自己的,只是前人的典章,或諸方的口水,都是眼見耳聞的,自己肚裏一點也沒有。』一代高僧如此謙虛,足以讓我們銘記在心。 老和尚又說:『又有等把達摩老人的「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和六祖的「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的涵義錯會了,便以坐在枯木岩為極則。』 這是誤把「禪定」當成「觀慧」。我們最初禪修,都不免被「妄念」所困擾,必須「繫念所緣境」來止息妄念。若達到「一心」時,當能體驗「外息諸緣,內心無喘」的「定境」。然而,一旦把「定境」當成「聖境」而安住在其中,就掉入古德所說的「死水不藏龍」了。老和尚引用了「婆子燒庵」的禪宗公案來告誡我們,慎勿跳入「以定為慧」的陷阱。 「婆子燒庵」故事:話說有個老婆婆供養一位「禪和子」閉關二十年,到了出關那天,便叫十六七歲的姑娘去送飯時,抱住他說:「你現在有什麼覺受?」禪和子回答:「枯木倚寒崖,三冬無暖氣。」老太婆一聽,知道這是「以定為慧」,雖然止息了外緣的執著,並未「明心見性」,性光無以大用,於是不再供養了。 老和尚又說:『什麼是老用功的易呢?到這時只要不自滿,不中斷,綿綿密密做去,綿密中更綿密,微細中更微細,時節一到,桶底自然打脫。』 老和尚告訴我們,若是已能安住在「清明的禪境中」,千萬不可自滿,還得時時提起「話頭」,綿密又綿密來淨化微細無明妄想,只要時節因緣到了,「明心見性」必水到渠成。老和尚以「寒山大士頌」來描述「見性」: 高高山頂上,四顧極無邊。靜坐無人識,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無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禪。 「前四句」描述心光靈知,寂照無邊。「泉中且無月,月是在青天」,指了達一切相皆是虛幻,真如寂照無邊。「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禪」,告誡勿墮在「文字相」中,以「指」為「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