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6日 星期六

《朝山》

年少時,就很嚮往中國佛教名山古剎,時時期望著能一睹盧山真面目。直到有了安定的工作後,才能利用假日出遊。除了登上峨嵋、雞足、五台名山外,更走訪了無數古剎。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台山」,它是「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所共推的名山。由於深印在心,九年後又再重遊五台山。然而,景物雖然依舊,却少了往昔那股莊嚴與法喜。

 

2007年初上「菩薩頂」時,就在遠處聽到了響亮的誦經聲,到了大雄寶殿,殿外滿滿的「朝山者」,有僧有俗,有人念佛、有人誦經、有人行大禮拜,氣氛非常莊嚴。殿內則有數十位藏傳喇嘛在誦經,宏亮的聲音,響澈殿外。

 

當時來朝五台山者,絡繹不絕,也常見三步一拜的「苦行僧」。前往「佛母洞」時,必須登上一千七百台階,得有相當體能,途中還能見三步一拜的「朝山僧人」。到了黛螺頂,我們乘覽車上去。在那兒又見到了從山下三步一拜的「朝山僧人」。整個五台山讓我沐浴在三寶的法喜中,感受到修行的堅毅道心。

 

到了「東台」遇到了「居士朝山團」,老少共八人,他們由甘肅走了兩個多月才走到達東台,「文殊菩薩」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他們整天都在東台行大禮拜,一天下來也得有幾千拜,「虔誠心」令我生起讚歎,也感到慚愧。回台後,他們朝禮的身影,時常浮現在腦海中。

 

第一次去「遊五台」時,山路崎嶇,一天朝一台,已感到時間不足了。重遊時,道路已建設得很方便;若趕路的話,一天也能走訪五台;然而,朝山的氣息已全然喪失了。許多寺院正大興士木,原來的「石造僧房」已不見了,換來亮麗的建築。或許行程太緊迫,也不見「苦行僧」了,我的心有些落寞。我重遊五台的本意旨在朝禮僧寶,而非欣賞宏偉的寺院。

 

歷來朝五台的祖德高僧不計其數,我們凡夫即使無法效法他們的道心,也應該深感慚愧而發起敬仰心時時。

(以下摘自網路)(近代高僧虛雲老和尚朝五台)

雲公發願拜五台山,是從普陀山起香,他是四十二歲,原來跟他一起拜的,有五六個人,但後來都退去了。而雲公卻堅持下來。有一次,拜到黃河邊上,剛好下大雪,雲公就被凍僵了,昏過去。這時乞丐文吉來救他,給他喝了一碗粥,他就醒過來。第二次,又是昏過去,還是乞丐文吉來救他。後人說,這個乞丐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叫做妙吉祥。文吉剛好暗和了這兩個字。

  其實,裡面有個對話,就知道文吉真是文殊菩薩。那次文吉用雪煮粥,讓雲公吃了恢復身體。文吉問雲公,你為什麼要拜山,雲公說,自己一出生,母親就去世,父親希望他繼承家業,給他娶了兩房妻子,但他卻跑去出家了。想起來實在不孝。所以就發願拜五台山,來報答父母恩。

  文吉又問,你從哪裡來?雲公回答:從普陀山。文吉舀出了一碗雪,問雲公:普陀山有這個不?文公回答:沒有。文吉把碗熱了,變成了水,問雲公:這個是什麼?雲公一時語塞。

  這個對話,很精彩,就知道了文吉不是一般的乞丐。這個機鋒,雲公到了五十六歲開悟,他才明白了文吉乞丐當時問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