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正念正知 】、『起心動念』
【正念正知 】
一切有益於善法都是「正念」,含攝「世間正念」與「出世間正念」。「正知」是專注於當下;「正念」對「所緣境」的觀察與明了。
所聽聞的「善法」內容、次第,不忘不失,形成正確的生命智慧,是「正念」;清明了知「正念」是「正知」。當「正念」被「妄念」所轉,失去了「正念」,也同時失去了「正知」,也失去了「法門」的行持,流落於「世間心」。
就「八正道」中,聽聞正法(正知見),經過如理思惟(正思惟),形成生活中(正命)的語言(正語)、行為(正業),如是正精進,成為「生命觀」(正念),而後不疑不惑在生活中正念正知(正定),趣向解脫。
當「正念」昏暗不明時,要先提起「正知」,「正念」才會再度清明顯現,繼續向前。若起了「妄想」,不能「正知」,心念就被「妄念」主導,未來的生命方向,也隨被「善惡念」主導浮沉。
聽聞了「正法」,也如理思惟、依教奉行。若是沒有在生活中「正知正念」,時時被「妄念」主導,不論「聞慧、思慧、修慧」,都會如有漏的瓶中水,難以滿盈。這也是「學佛者」必須時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對所行持的「法門」,不離於「正念正知」。
禪宗的「參公案、看話頭」,先對公案、話頭」正念正知,正知正念,淨念相續不絕,「正念」忘失,立即提起「正知」回到「正念」。由此照破「根本無明」,明見心性。乃至悟後「保任」,念念「正念正知」,淨盡無明。「無明」淨盡時,如以指見月,月見忘指,「言詮」泯絕無跡。
『起心動念』
檢視自心有沒有在修行,可以觀察當下的「起心動念」,也決定了未來的「生命方向」與「果報」。比如心念都在「世間名利、渴愛」,未來生命就落在世間輪迴;心心所念都是「念佛、念法、念僧」,未來生命就走向「成佛大道」。
就任何法門「行持」,過程中也就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現象,「起心動念」的「觀照力」越來越明利。「南傳佛法」強調「內觀」,如「四念處」或「觀呼吸」,都如是從「起心動念」中照見自心的「貪瞋痴」。又如「持名念佛」者,最初「阿彌陀佛」一句一句的念,也是觀照到「起心動念」中,佛號不斷的過去。
律宗的「持律」,更是直接在「行住坐臥」的「起心動念」中念念明了,念念守護戒體,展現出「四大威儀」。在二六時,有多少時間在觀照「起心動念」中,即有多少行持功力。
又如禪宗的「看話頭」,也是從「起心動念」中去觀察「話頭」;修習「看話頭」最初,只能照見「話尾」,比如一聲「阿彌陀佛」,那已是「話尾」。觀察到「佛號」欲起未起,才是「看話頭」;若能「看話頭」中,清明悟見「看」來自「心性」的妙用,應當不離禪宗的「明心見性」了。
檢視自心的「自覺自証」,更要從「起心動念」中去檢視。如廣欽老和尚說:「在娑婆世界,只要貪戀一枝草,就要再來輪迴!」我們眾生只要反照「起心動念」,若是還會想著吃過「好吃的東西」,還放不下罵你、恨你的人等等,這些「念頭」都是很粗的念頭,都是輪迴的大推力。尤其是你特別思念的「人事物」,會緊緊執取當中的影像,必須都得小心檢視、警愓這些起心動念,否則到臨終,會如古德說:『願力會抵不過業力」。
訂閱:
文章 (Atom)